弘揚傳統,求實創新,開拓進取,真誠高效
二十多年以來,公司在努力開拓市場的同時,通過嚴格的企業管理,在各項工程中以“質量牌”、
“安全”、“誠信牌”叫響了國內市場,并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建筑企業500強”。
大國工匠 民族棟梁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北營北路12號山西省古建集團大樓
電話: 0351-3188808
傳真: 0351-3188878
E-mail: sxgj1995@126.com
手機版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SHANXI ANCIENT ARCHITECTURE GROUP
微信公眾號
網站建設 中企動力太原 晉ICP備08000136號-1
下屬公司 | 聯系我們 | 招賢納士 | 采購中心
工程案例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成立于1995年9月22日,是當時全國第一家省級古建筑施工企業,也是國家建設部批準的全國第一家園林古建筑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施工企業。
重慶北碚縉云寺修繕工程
縉云寺位于重慶市北暗的佛教勝地一一縉云山中,具有1500多年歷史,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云書院”。縉云寺始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唐高祖李淵(618年)曾親筆題名”禪真宮”,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賜寺額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巖、相思竹、相思鳥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濟和尚重建寺廟,971年慧歡禪師主持修葺殿宇。998年,
永祚寺雙塔糾偏工程
陽高云林寺保護修繕工程
云林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縣城,整個寺院坐北朝南,原有三進院落,現僅存一進院落,占地面積約4千平方米。中軸線上自南而北現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分布東西耳殿,院內兩側分列東西配殿,其中大雄寶殿及東西耳殿、天王殿四座建筑為古建筑。大雄寶殿為明代建筑,殿內存有明代彩塑和壁畫,天王殿及大雄寶殿東西耳殿為清代建筑。西配殿在九十年代維修時,建筑形制被人為改變,東配殿則為復建建筑。云林寺原名華嚴寺
興縣胡家溝明代磚塔修復保護工程
胡家溝磚塔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蔡家崖鄉胡家溝村,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年歷史,是興縣境內現存較為完整的一處省級保護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該塔為五層八角樓閣試磚塔,塔內實心,高14米,一層塔檐邊長1.4米。塔雕工藝精湛,圖案豐富,古塔經過500年的風雨侵蝕,目前塔基裸露,塔身多處風化斷裂,并已出現傾斜。2014年,興縣正式啟動胡家溝明代磚塔修復保護工程,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太原多福寺修繕工程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里處的崛圍山之巔,建于唐代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名崛圍教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之一,唐宋兩代香火很盛。宋末毀于戰火,明洪武年間重建,是晉王宗室的重要禮佛之所,弘治年間(公元1488年-1505年)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多福寺于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原多福寺修繕工程屬于2013年太原市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八大工程之一的“西山文化帶文
偏關縣寺溝長城保護工程
寺溝長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天峰坪鎮黃河峽谷東岸崖邊,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屬于偏關縣黃河東岸外長城,主要用于黃河冬季封凍以后的防守,明代歸山西鎮管轄。為消除長城本體結構穩定性病害,妥善保護長城自然、古樸的歷史風貌。針對寺溝長城全段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D-E段進行本次修繕工程。工程總概算1144.27萬元,工程造價931.1萬元。????該工程為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承建
大同關帝廟修繕工程
大同關帝廟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稱大廟。坐落在大同市內鼓樓東街。清《大同府志》記有明景泰、嘉靖、隆慶、萬歷年間修繕碑記。清康熙、乾隆時均有增建和修葺。從建筑手法和特色看,當為元代遺物,是大同唯一的一處元代建筑。曾于明代和清代進行過多次修建。歲月滄桑,人為破壞,到2008年,關帝廟僅留存一座孤殿,瘡痍滿目,一片廢墟,生存空間狹小,周邊環境惡劣,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受到極大破壞。????原先在正門之上掛
祁縣渠家大院修繕保護工程
渠家大院是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5年)的漢族民居建筑,后經多次改擴建、修葺,在同治、光緒時期形成群體規模,具中國北方漢民族富商民宅建筑風格,是中國清代民居建筑群的典范。位于山西省晉中市祁縣縣城內東大街33號,占地面積4896平方米,建筑面積3334平方米,由東西兩個大院共計12個院落(19個小院),共44棟建筑組成。大院由渠家住宅和長裕川茶莊舊址兩部分組成。2006年5月25日,
高平故關炎帝行宮
故關炎帝行宮處于山西省高平市東15公里的神農鎮故關村內。行宮座北朝南,一進院落,宮內現存正殿、戲臺、東西耳殿、東西配樓(西配樓僅存臺基與后檐墻)、東西耳樓。炎帝行宮為炎帝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炎帝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是當地人們祈求生活安逸的重要場所,體現了炎帝行宮所在地濃重的炎帝文化氛圍及悠久的歷史,具有極高的炎帝信仰文化價值。行宮內建筑地方手法濃郁,石雕眾多,形制精美,木雕更是集平雕、透
五臺山菩薩頂牌樓、龍泉寺鐘樓等修繕工程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
山西五臺縣延慶寺大雄寶殿修繕工程(金)
延慶寺位于五臺縣陽白鄉善文村東北隅,坐北朝南,距我國現存最早的唐代木結構建筑所在地“南禪寺”十三里,占地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為前后兩進院落。中軸線上原有建筑大都被毀,現存金代大佛殿一座,過殿和山門不存。寺院兩側的東西配殿、廂房、鐘鼓樓已經不存。延慶寺整體布局雖不完整,但大佛殿和經幢是其文物保護價值的主體體現,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1998年6月被公布